文骏 倪少英 陈俊良 陈玉敏
行走在广州大街小巷,穿行于车水马龙之间。一块块蓝底白字、悬挂在各间学校、大型商场和批发市场门口的“最小应急单元”牌匾让人印象深刻。
“‘最小应急单元’是一支怎么样的队伍?他们在哪?”单看这块蓝色牌匾,或许市民会有这样的疑问。
“商务大厦最小应急单元,广州最小应急单元调度中心呼叫!”在现场拉动测试中,3名装备盾牌、头盔的最小应急单元队员在接收到警方指令后1分钟内就迅速到达了路面指定位置,引得路人驻足观看。测试结束后,队员们随即返回了原来在大厦中的安保岗位,片刻前热闹的路面重归平静。
这就是在警民共建城市安全的“最后100米”内,最小应急单元跑出的“加速度”。
广州这支以“政法统筹、公安牵头、部门联动、基层建管”理念而创新建立的队伍,从群众中来,守护在群众身边,凝聚起社会面各类群防群治力量,担负起“第一时间发现隐患苗头、第一时间控制风险扩大、第一时间处置常规可控事件”的职责使命,成为警民共建城市安全 “最后100米”的先锋力量——它就是广州市社会面治安防控最小应急处置单元(以下简称“最小应急单元”)。
全国首创:诞生于对守护“最后100米”的创新探索
探寻——探索方向,寻求良策。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和“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广州,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和超大城市,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城市要素多、体量大、能级高,社会治安形势复杂多变。面对社区村居、单位、场所、部位安全防范力量分散的情况,要如何延伸警力、守护好现代城市社会治安防控的“最后100米”——既是感知风险隐患前哨站,也是化解矛盾纠纷的最前端,还是处置突发案事件的第一线,成为了广州公安探索新时代超大城市社会治理路径的重要课题。
带着问题和思考,从2021年开始,广州公安先行先试,深入重点单位、人员密集场所、镇街村居开展调研,初步摸清全市社会面防控力量底数、人员构成、建设意愿和问题难点,围绕建设规范、法治保障、勤务安排等方面的可行性深入研究,形成《广州市社会面治安防控最小应急处置单元建设方案》,也阐释了最小应急单元的职责所在——公安机关牵头整合全市各单位、场所、重点目标安保力量与治安积极分子,编成2至3人为小组的最小应急处置小组,在兼顾日常治安秩序维护基础上,受属地派出所监督指导,服从区域联动调度,协助公安机关先期制止正在进行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及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
广州公安在对守护城市安全“最后100米”的创新和探索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创立——创新引领,立足实际。
傍晚,在天河区天河南商圈密集的人群中,一抹亮眼的红色行经各个商户门口,他们是身着专属红色马甲的商城最小应急单元队员。这一抹“红”的巡逻路线,如同最小应急单元体系的创建之路,为社会面带来了温暖和平安。
2021年5月,广州市公安局在广东省公安厅、广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依托平安广州建设架构,立足城市治安形势、基层社会治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应急处突等实际需求,在全国范围内首创“令行禁止、有呼快应、处置及时、运行顺畅”的最小应急单元防控体系。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在创建最小应急单元的初始阶段,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力和资源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广州公安聚合各部门、各单位、各场所安保负责人、保安员、联防队员、网格员、志愿者等各类群防力量,把散落力量“聚”起来;协调发挥市、区两级见义勇为基金会、174个镇(街)平安促进会等社会组织作用,通过财政拨款、企业资助、社会捐赠等渠道筹措资金、配齐装备,把社会资源“融”进来;创新实行“综合网格+专业警格”支撑联动,推动公安、综治、城管、安监、应急等基层部门阵地共用、资源共享,形成下沉资源聚集效应,把基层阵地“用”起来。
“辖区面积大、商圈人员密集,派出所依托最小应急单元把群防群治力量化散为聚,形成了守护辖区安全最后100米的一个个‘前岗哨’。”市公安局天河区分局天河南派出所社区民警林伟敏介绍道。
发展——建设落地,建立健全。
城市场所繁多复杂,如何在不同场所建设好适用的最小应急单元呢?“怎么建”和“建设好”又是需要探索的新课题。
“北京派出所辖区内共有166个最小应急单元,每个应急单元人员力量为3人,极大地充实了社会面安保力量。”盐运西幼儿园正值下午放学,市公安局越秀区分局北京派出所负责最小应急单元管理的民警张东涛正在值守“护学岗”。“作为最小应急单元力量,我既是幼儿园保安,同时也要‘多走一步’,协助社区民警共同守护平安。”一同值守“护学岗”的最小应急单元队员指了指左臂上的红色袖章。
“像盐运西幼儿园等学校的最小应急单元,在建设中划分为第一类。”市公安局最小应急单元办公室民警陈俊良介绍道。从2022年5月起,广州公安实行最小应急单元分类建点,首先在医院、中小学幼儿园、商圈等重点单位和场所先行探索建设。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治安保卫重点单位、人流密集场所、企业事业单位、村居社区等四类标准由易到难、从点到面,实行分类布点拓面,在全市推行建设最小应急单元,基本实现城市基层单位、重点场所、重点部位全覆盖。
在盐运西社区附近,就是北京路步行街。作为广州市4A级旅游景区,步行街商铺繁多、客流量大,对于北京路步行街最小应急单元队员而言,处处都是守护平安的“最后100米”。随着张东涛的拉动指令下达,队员们迅速携带装备集合列队,“全市各个最小应急单元均着统一标识的马甲和袖章,配备安全钢叉、防护盾牌、防暴头盔等标准化装备,有效确保突发事件先期处置有正规队伍、有安全装备、有震慑效能。”张东涛说道。
对最小应急单元人力和资源的保障,以及分类建点、统筹管理的探索实践,盘活了广州群防共治基础力量,为这一全国首创的社会治理群防共治建设提供了更多思路和空间。
回顾发展历程,最小应急单元体系经历了2021年应建尽建、2022年运行提升、2023年培优联建以及2024年扩面提质四个发展阶段,也是不断探寻、创立、健全的四年时间。目前,全市在线运行最小应急单元2.3万个、累计聚合各类群防共治力量36.96万人,日均4.1万人上岗打卡执勤;基础装备配备率、对讲机配备率以及帽子、马甲、袖标等标识统一率均达100%。
“第一时间”:让平安守护就在身边
第一时间发现隐患苗头、第一时间控制风险扩大、第一时间处置常规可控事件——最小应急单元通过对“第一时间”的生动实践,让平安守护就在你我身边。
巡逻在社区街道,最小应急单元“第一时间发现隐患苗头”“第一时间控制风险扩大”有了最真实的画面。
6月的一天,白云区云城街萧岗村治保会最小应急单元队员在开展日常巡逻期间,一位热心市民告知其在隔壁巷子听到呼救声。队员们在赶往事发地的同时,及时将这一情况上报属地派出所。在进入出租屋了解情况后,队员们得知是一对情侣因感情问题发生争吵,继而发生肢体冲突的情况。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后,与最小应急单元队员一同耐心劝说。不懈地劝导终于收获了成效,这对情侣平复心情后表示会加强沟通,增进理解。
做周边治安的有心人,最小应急单元“第一时间处置常规可控事件”就有了最具体的实践。
2月19日13时,在黄埔区文冲街道,一名男子正在打砸路边电动车并大声叫喊,附近街道最小应急单元闻声立即提高警惕,在上前查看情况的同时,上报属地派出所并请求附近的最小应急单元支援。某物业管理公司最小应急单元收到广州最小应急单元调度中心下达的支援指令后,立即携带应急处置装备前往支援,到场后迅速疏导群众撤离,两组最小应急单元在现场有效控制事态,并配合属地派出所民警成功制服该名男子。
“‘一张图’和‘一张网’的有力支撑,是最小应急单元能实现‘第一时间’的底气所在。”市公安局最小应急单元办公室副大队长张利介绍道。走进广州最小应急单元调度中心,揭开“一张图”“一张网”的神秘面纱。
在广州公安最小应急单元办公室,广州最小应急单元调度中心屏幕上显示的“立码报”系统可视化综合监管中心正在动态更新显示全市最小应急单元运行情况。近年来,广州公安已逐步建立起最小应急单元四级指挥调度体系——广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含广州最小应急单元调度中心)-各区公安分局指挥中心-基层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最小应急单元,真正实现警令“一键到底”。
在一起起生动的案例中,最小应急单元之间地快速支援得益于广州公安建立推广的 “立码报”系统实现的“一张图”实时展示。该系统将全市2.3万个最小应急单元名称、位置信息、责任单位、在岗人员、人员配备等信息要素实时上图。在处置突发案事件时,能确保公安机关清楚“向谁下达”,最小应急单元之间呼叫支援时知道“谁最近”“向谁呼”。而“一张网”精准指挥的实现,则是运用了可视化对讲机,通过打造群防群治实时通联一张网,实现专属对讲机“区公安分局-街镇-最小应急单元”三级通信调度,构建起“一点呼叫、多点响应、一个区域集结”的应急联动机制,助力公安警力与最小应急单元联动处置突发案事件。
比武培训:平安守护的再升级
“西门出现持械人员,请附近最小应急单元迅速增援!”模拟紧急情况发生后,安保人员迅速到场控制;2分钟后,附近两支最小应急单元队伍携装备抵达现场;5分钟内,警力到达现场,并通过车载视频和执法记录仪将现场情况同步传送指挥大厅。最终,作战单元默契配合,成功将“嫌疑人”控制住……
这一幕出现在广州公安对照“1分钟自救、3分钟互救、5分钟增援到位”的应急处置目标,牵头举办的最小应急单元大比武活动上。除了紧贴实战的比武外,历年来以全域性技能大比武、双盲实战测试、线上视频教学、岗位专项培训等多种形式全面提高最小应急单元人员个人处突能力和商圈集体协同作战能力。
“每次培训我都能学到新知识,小本领在关键时刻说不定能派上大用场。”在一场公安特警教官主讲的最小应急单元专题培训后,参训队员小陈分享了学习心得。在天河区天河体育中心最小应急单元的一次救援案例中,真正诠释了“小本领”派上“大用场”。
2023年1月的广州寒风阵阵,但天河体育中心篮球场上的比赛对抗却是热火朝天。突然,市民王先生在运动中晕倒,体育中心最小应急单元和球场工作人员闻讯立即赶赴现场。经初步判断其心跳骤停后,马上拨打120电话,同时进行现场抢救。通过实施心肺复苏术、AED除颤等抢救措施,王先生恢复了自主心率,随即120救护车到场,王先生前往医院进行后续治疗。“救死扶生,见义勇为。”半个月后,康复的王先生送来了锦旗,也是对最小应急单元“小本领”的充分认可。
以实战为导向的拉练测试也是最小应急单元常态化开展的训练形式之一。作为城市安全“最后100米”的守护者,为确保各个最小应急单元始终保持处于“箭在弦上”的临战状态,各级公安机关依托可视化对讲机和“立码报”系统,随机对全市最小应急单元开展拉动测试,平均每天拉动测试超过800次,做到全时全力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
训练比武提升了最小应急单元综合能力,也推动着平安守护的再升级。
随着最小应急单元快速响应、全时处置能力地提升,为矛盾化解、应急处置在时间和空间上赢得了更多优势,推动着新理念的形成发展——依托广州公安最小应急单元四级指挥调度体系,以1个最小应急单元为一点,以就近10个最小应急单元为一线,多线集中形成一个片区,进一步实现了“一点呼叫、多点响应、一个区域集结”的应急联动机制和先期处置模式。同时,最小应急单元与公安、应急等部门捆绑作战,全流程响应,为城市安全建设的“最后100米”再升级。
最小应急单元自开展建设以来,积极配合广州公安参与各类风险隐患苗头排查化解5.2万余件,成功联动处置各类突发事件3900余起,协助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800余人,调处各类矛盾纠纷700余起,劝阻轻生人员500余人,救助突发疾病群众、参与灭火等抢险救灾行为700余起,助力2024年全市治安110警情同比下降12.6%。
防范在前、化解在小、处置在早,广州市最小应急单元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了警民共建城市安全的一张闪亮名片,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广州经验”。相关创新经验入选“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优秀创新经验”,助力广州市获颁2022年度“一星平安鼎”,助推广州市被公安部命名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被中央政法委确定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广州公安推动警民共建城市安全 “最后100米”的创新实践,获得了全国公安机关的学习借鉴和广泛应用。展望未来,广州公安将坚持聚焦超大城市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工作重心下移、治理资源下沉,强化公安机关与最小应急单元的联勤巡防、联动指挥、联合处置。充分发挥最小应急单元捕捉社情民意、警情事件的“前沿触角”“一线岗哨”作用,进一步把最小应急单元做深做实做强。积极探索新时代专业力量引领下“公安+最小应急单元”模式在城市群防共治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