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岚 顾国康
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里仁洞村,这个承载着数百年历史的传统村落,保留着深厚的人文积淀。2017年11月11日,陈睿韬就任社区民警时,面对这个曾被誉为"中国淘宝第一村"的特殊社区,既感受到电商经济带来的活力,也体会到传统社区治理的复杂性。如何让现代警务理念在传统村落生根发芽,成为他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他坚持走家串户倾听民意,与居民建立深厚情感联系,探索出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治理新路径。
创新矛盾调解:社区文化助力和谐建设
陈睿韬深入走访发现,这个聚居着多姓氏族群的村落,许多老居民在此生活超过半个世纪。他主动向村中长辈请教社区历史,通过耐心沟通赢得群众信任。针对电商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交易纠纷、邻里矛盾,他创造性实施融合管理:将实际居住网格与传统社区文化脉络相结合,划分6个治理单元,并整合来穗工作站资源形成立体管理体系。
每当接到群众求助,陈睿韬便联动村委会、社区长者和相关方共同调解。他既让本地居民通过社区议事机制化解矛盾,也为外来人员畅通诉求渠道。在调解过程中注重情感沟通,既解决具体问题,又增进社区凝聚力。2024年,该机制成功化解各类纠纷113起,特别是在旧城改造中有效预防矛盾升级,成为基层治理的稳压器。
创新安全防范:科技与传统融合的网格管理
"警情比6年前下降70%,平安就是最好的答卷。"陈睿韬打造的"五个一"工程成效显著:
一是建成一个立体“陆空反诈阵地”。陈睿韬会同村委在村公园打造了一条25米的风雨长廊,将诈骗案例制作广告牌安装在长廊内部进行反诈宣传;在空中,他定期利用分局的无人机设备,在宗祠附近升空利用大喇叭精准投放反诈信息;在路上,他安排一辆宣传电动自行车,安装LED宣传屏及专业音箱,走街串巷地滚动式播报治安防范知识。
二是照亮“平安一条街”。在辖区夜间警情较多的路段,陈睿韬沿街安装120个太阳能警灯,警灯闪烁的环境对不法分子形成了强大的震慑力,也为群众照亮一条放心回家的路。
三是建设一套出租屋视频门禁系统。在陈睿韬的监督和推动下,里仁洞村内出租屋安装了视频门禁,实现出租屋“无感式”管理,让社区管理更安全高效。
四是组建一支村居安防队伍。陈睿韬依托宗祠议事厅,牵头网格员、村治安联防队员、物业保安等组成群防群治巡逻队,辅助社区警务室在重点时段和人流密集地段开展巡逻防控工作。
五是建立一套“警网融合”运行机制。以社区民警为牵引,建立社区警务、来穗外管、村委共同协商机制,围绕重点工作每周召开协调会议跟进落实情况。
创新教育宣传:文化阵地凝聚治理合力
陈睿韬善用社区文化场所开展安全宣教,在传统建筑中举办法治讲座,让居民在熟悉环境中接受现代治理理念。他深度挖掘本地红色资源,在烈士纪念碑前组织爱国教育活动,激发年轻一代的家国情怀。
里仁洞村有一座植地庄抗日战斗烈士纪念碑。陈睿韬在这里组织了多场讲述先烈故事的纪念活动。活动不仅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怀,更让年轻一代深刻理解了“家国情怀”的深刻内涵。在获得村民的信任与支持下,陈睿韬顺利在村落宗祠设立“安全议事厅”,定期召开会议,共同商讨村庄的安全防范措施。他还发动更多的村民参与到安全建设中,极大地提高辖区群众自治自律水平。今年以来,陈睿韬到祠堂、警务室等地开各类宣传会10余次、派发各类宣传资料3万余张,覆盖群众25000余人次。
为了提高社区的群防群治水平,陈睿韬吸纳了辖区网格员、快递员、保安员、环卫工人、志愿者等群众力量,把这群热爱公益事业、有基层工作经验的群众整合起来,日常参与到社区警务室的矛盾纠纷调解、治安巡逻防控、法治安全教育、线索查证举报等工作,让群众成为了派出所维护辖区治安稳定的“好帮手”。2024年,陈睿韬带领社区警务工作团队成功抓获涉嫌盗窃嫌疑人29人,破获各类案件32宗。
7年间,陈睿韬坚持"脚板+科技"的工作模式,既加强智慧安防建设,又注重发动群众参与。通过将现代警务理念融入社区治理传统,他成功走出了一条警民共治的创新之路,使这个传统电商村落既葆有文化底蕴,又焕发现代治理活力,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智慧。